【港鐵書法】前建築師揮毫美化月台 屯馬線站名仿宋朝行書寫法:宋皇臺最有難度
發布時間: 2021/06/21 00:30
港鐵站名書法字,已成為遊客對於本港其中一大印象。不說不知,這種雄渾帶勁的行草書法,原來出自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手筆,他至今仍有為港鐵題字,最新作為屯馬線沿途各站。現年七十有一的區傑棠,早已在加拿大過着退休生活,但憶起往事仍滔滔不絕,「朋友同我講,話地鐵站係我的書法Museum(博物館),我係好開心,有啲飄飄然㗎」。
人稱「區Sir」的區傑棠,雖已兩鬢斑白,受訪時仍穿上一襲筆挺西裝 ,結上領帶,架一副粗框眼鏡,流露一股溫文氣質,接受視像訪問時,可見他身處房間除了一幅白牆掛上字畫,便無多餘擺設,頗有古人書齋之感。
區Sir1950年在港出生,自幼已熱愛中國傳統藝術, 曾師承書法家盧公鼎及周世聰門下學習書畫,1976至98年期間,他加入當時的地鐵公司,參與設計及建造港島線。區Sir說,1985年地鐵公司憂慮乘客不習慣港島線的半圓形月台,為美化及紓緩壓迫感,遂提出以藝術品來粉飾月台。
惟書法並非首選,只是月台牆身鋼板本已塗上一層防鏽蝕的保護層,再油上搪瓷畫作會成本大增。其時,區Sir獲英藉意大利人上司、港鐵首任總建築師Roland Paoletti賞識,大膽建議他執筆用書法題上站名,「意大利人骨子對藝術有修養,佢睇得明當中意象」,結果便成就經典。
區Sir憶述,上司特准他有兩星期不用工作,在辦公室手執毛筆蘸墨為站名揮毫,他思前想後,決定以個人化的行草寫成, 因為行草線條予人動態、飛躍之感,與列車富動感的特性不謀而合,「第一筆就寫金鐘,平均每個寫幾十次,最滿意係西灣河,因為一揮而就,鰂魚涌、筲箕灣最難寫,字形、字體擺放好考功夫」。黃金比例常用於西方藝術,區Sir認為中國書法亦然,「字之間點樣平衡、做到行雲流水,統統都有比例,就算唔識,人類的Visual Perception(視知覺)都會分到」。
不過,其時只35歲的區Sir形容,當時對作品的成效半信半疑,又忐忑不安,「始終我只係業餘,書法又不易理解」,但當見到作品裱上月台,亦認為是成功之舉,「行書輕巧,放在冰冷的混凝土上,確有減壓怡情效果」,不禁佩服「伯樂」當初出人意表的舉動。
時至今日,港鐵版圖已由當年的港島線延伸至屯馬線,不變的是仍可鑑賞到區Sir的書法字。屯馬線站名雖同為行書,但與港島線的字形亦稍有分別,他指,港島線的站名較活潑佻皮,是希望能讓乘客輕易辨認出車站,「但宋皇臺站有宋代背景,而行書在宋代是最盛行、最有個人風格的字體」,因此屯馬線題字上他參考「宋四家」的蘇軾、黃庭堅風格,例如土瓜灣的「土」字右邊加上一點,正是呼應古人的寫字方式。
他指,今次的站名中「宋皇臺」3字難度最高,「皇臺二字筆畫多,『皇』字放中間,『宋』要同『臺』做到平衡,可能就要刪減一點筆畫」。
離開港鐵逾廿載,又移居外地多年,為何仍心繫港鐵發展?區Sir自豪地說,這是一個使命感,希望透過港鐵站名引起小朋友好奇心,從而認識書法、了解中國自身文化,「我覺得係我一份責任,應該要做,而且書法不會退休」。
TOPick「親子最營食譜大賽」, 立即參加贏LC鑄鐵煲及香港迪士尼樂園門票等大獎,立即參加:https://bit.ly/34A3AsA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記者:蘇文軒